葉傳林,河南省愛心企業——河南信念集團董事長,2016年以來投身盧氏等多個縣(市)的扶貧開發,已投入上億元,涉及15個鄉鎮50個行政村2000多戶貧困戶,創造了“三個想不到”:想不到,養豬沒臭味,干凈環保、效益好 ;想不到,種上一棚黃瓜,見天能收入1000多元;想不到,香菇能四季出,質量好、 產量高。
葉傳林總結說:“我們扶貧其實依靠的是兩種力量,一是科技的力量,二是頂尖人才與普通群眾團結的力量。這兩種力量可以創造人間奇跡,可以使落后變先進、貧窮變富裕。”
讓中國農業成為世界典范——
他肯登攀
今年45歲的葉傳林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。高中畢業后,他參軍入伍,當上了衛生員,1994年6月考入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,1997年6月畢業分配到某 炮團。剛到炮團,看到團里豬場的豬病的病、死的死,很是痛心,便自告奮勇去養豬 。他說:“我喜歡做有難度的事。所謂困難就是沒辦法,辦法有了困難就沒了。”為了給豬治好病,葉傳林睡在豬圈,了解豬的習性,一睡就是幾個月。經過長期研究, 他發明了可以大幅度提高豬抗病力的綠色飼料添加劑——平衡蛋白飼料。平衡蛋白是 按豬的習性配制的營養物質,使用平衡蛋白飼料,可節省20%以上的飼料成本,而且豬 肉品質非常好。
2004年底,葉傳林從部隊轉業,安置到湖北省棗陽市商務局。但他只當了一天公務員,就懷揣2萬元到鄭州辦起了養豬技術服務部,推廣他的養豬新技術。2006年, 國內暴發無名高熱,豬的死亡率非常高,而吃了平衡蛋白飼料的豬卻安然無恙。一時間,平衡蛋白飼料聲譽鵲起,供不應求。他創辦的鄭州天宇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行 業的傳奇,產品銷往全國29個省市。2013年,他成立了以飼料生產銷售、養豬、豬肉 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河南信念食品銷售集團有限公司。葉傳林說:“我們公司的商標是信念,我們的信念是讓中國農業成為世界典范。”
葉傳林設計的生態豬場分上中下三層,下邊一層為微生物處理糞池,通過生物菌可把糞尿轉化成有機生物肥;中間一層為豬舍,讓豬在最適宜的濕度和溫度環境下生長;最上一層為蔬菜大棚,夏季生產蔬菜遮蔭,冬天保暖。養豬種菜一體,勞動操作簡單,收益成倍提高。這樣的生態豬場被命名為“葉氏生態豬場”,獲得兩項國家新型實用技術專利。
讓千萬貧困戶穩定脫貧——
他開創產業扶貧新模式
自己掙了錢,葉傳林不忘拉貧困群眾一把?!褒堫^企業+基地+合作社+貧困戶和致富能手”是葉傳林推出的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扶貧新模式。
在這個模式中,龍頭企業主要負責難度較大的工作,如生產計劃制定、生產管理 、籌集資金、財務管理、技術研發、銷售渠道拓展等工作。基地是多個合作社組成的大面積生產場所,其功能是便于集中組織標準化生產、技術培訓、技術服務、統一采購和銷售。合作社是引導、組織貧困戶按技術規范從事簡單的重復性的生產勞動。理事長的工作重點是協調貧困戶和致富能手的關系。貧困戶為入社農民,多為農村留守人員,勞動能力弱,管理大棚具有一定的難度;貧困戶可委托致富能手代管大棚,即致富能手是貧困戶挑選的合作方,貧困戶在致富能手幫助下從事生產,擁有分紅及勞動工資、地租三份收入,致富能手取得貧困戶分紅中的部分收益。
這個模式確立了貧困戶主體地位,受到了貧困戶的廣泛擁護,已在盧氏等貧困地區廣為推行。
養豬、種菜、種香菇,他都和貧困戶簽訂了保底合同。一座2畝多的大棚,年收益能超過8萬元。即使勞動能力弱的貧困戶與致富能手合作,月收入也不低于3000元。
沙河鄉果角村66歲的李秋敏老大娘,兒子去世、媳婦改嫁,留下兩個上小學的孫子相依為命,生活舉步維艱。依據公司扶貧模式,她擁有了一座蔬菜大棚,自己與村里的致富能手合作,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,工作不累還能照顧孫子。
葉傳林以現代農業深度融入精準扶貧,走出了一條快捷的精準扶貧之路,為后發地區實現趕超發展提供了示范。
7月4日,劉云山同志在河南調研時,在信念集團盧氏縣香菇產業基地和葉傳林親切交談。面對領導的鼓勵和來自社會的贊譽,葉傳林說:“形式上是我來扶貧,而事實上,是盧氏人民扶了我的‘貧’,是盧氏人民的無私奉獻、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我更上一層樓?!?/span>